同課異構之生物篇:思維碰撞提技能,課后交流促成長
11月8日上午,吳興高級中學與平湖中學開展了青年教師同課異構活動。生物學科圍繞“生物變異在生產上的應用”這一教學內容,由平湖中學汪敏杰老師和吳興高級中學尹朱笑老師開設探究觀摩課。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各種育種方法在改良農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種等方面的應用,教學難點是各種育種方法的優點和局限性,如何正確認識轉基因技術。
兩位老師都采用了學生熟悉的育種實例作為切入點,聯系已學過的自由組合定律,用遺傳圖解分析雜交育種的過程和結果。
關于“誘變育種”這一知識點,汪老師采用的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幫助學生發揮想象力,從而引出相關的方法,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尹老師則采用的是對教科書的實例進行分析,得出誘變育種的原理和優缺點,重在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在轉基因技術的學習板塊,兩位老師都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生物課程的學科性質,重視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觀摩課后,吳高全體生物組教師參與了本次同課異構的評課環節。平湖中學的張老師對兩位老師的課進行了點評。張老師認為兩位青年教師的教態、語言等教學基本功扎實,教學內容的處理上都采用了明線、暗兩條主線,對教材的分析和學情的把握到位,兩節課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當然,也指出了可以改進和提升的地方,如怎樣在有限的課堂中啟發學生深層次的思維等。最后在總結發言中,吳興高級中學生物教研組組長邵云老師引用華師大葉瀾教授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一節好課應該是扎實的課,充實的課,豐實的課,平時的課,真實的課!”